退休将军再披戎装:王诚汉的传奇人生
1988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实行军衔制度,在这一历史性时刻,共有17位功勋卓著的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——这是当时军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。令人称奇的是,在这批授衔将领中,竟有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将军重新披挂上阵,他就是王诚汉。
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
1917年,王诚汉出生于湖北黄陂一个贫苦农家。1930年寒冬,年仅14岁的放牛娃王诚汉毅然加入红军,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。初入部队时,他担任勤务员,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天赋,很快脱颖而出。1933年,16岁的王诚汉光荣入党;三年后,这位19岁的年轻军官已成长为红30军第88师第264团团长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王诚汉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被派往太行军区,先后担任新编第1旅第1团团长、中原军区第1纵队团长等职,成为著名将领皮定均麾下的得力干将。在皮定均指挥下,王诚汉率部转战中原,屡建奇功。
中原突围显神威
展开剩余67%解放战争时期,王诚汉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。1946年,国民党调集22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,史称中原突围。当时皮定均指挥的第1旅仅7000余人,奉命掩护主力部队转移。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,王诚汉率领第1团担任先锋,在枪林弹雨中为部队开辟生路。
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持续了24个昼夜,行程达1000多公里。王诚汉率部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,最终成功掩护全旅突围,部队损失不到两千人。这一战充分展现了王诚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,为他赢得了皮定均麾下第一猛将的美誉。
从朝鲜战场到成都军区
1949年2月,王诚汉升任第18兵团第181师师长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。回国后,王诚汉在军队建设岗位上兢兢业业,逐步晋升。1982年10月,65岁的王诚汉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,成为大军区级将领。
1985年,中央军委作出百万大裁军的战略决策。王诚汉积极响应号召,主动支持成都军区并入昆明军区的方案。虽然最终成都军区得以保留,但这位老将军仍以让位给年轻同志为由,申请退休。同年6月,68岁的王诚汉正式离休。
退休仅五月再出山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仅仅退休五个月后,中央军委就派人专程拜访王诚汉,希望他出任军事科学院政委一职。起初,王诚汉婉言推辞,建议由年轻同志担任。但组织上强调军事科研工作需要老同志传帮带,最终说服了这位老将军。
1985年11月,王诚汉重新穿上军装,担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兼党委书记。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,71岁的王诚汉被授予上将军衔,成为我军历史上少有的退休后再授衔的特例。1990年4月,王诚汉再次退休,2009年11月20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92岁。
王诚汉将军的一生,从14岁参军到92岁离世,78年间有60余载奉献给了国防事业。他两次退休、两次出山的特殊经历,以及退休后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殊荣,在我军历史上留下了独特而光辉的一页。
发布于:天津市申银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